近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保障粮食安全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探索》的文章,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文章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蹴而就,必须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施。例如,一些地区可以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等高科技应用,而另一些地区则可以依托传统农业优势,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文章强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是推动乡村振兴与绿色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有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应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各类农业创新资源和力量,提升农业科技组织化水平和系统化能力。例如,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孵化培育一批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构建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文章还提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加快形成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企业方阵。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激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在区域发展方面,文章建议各地应立足自身优势,避免盲目跟风和泡沫化。例如,东部地区应积极培育农业创新人才和新型企业,而西部地区则应利用其资源优势,向东部地区学习,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文章还强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关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章指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各地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和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带动产业形态的变化和产业变革。
文章呼吁,各地应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各地可以实现差异化发展,最终推动农业强国建设。
( 作者: | 责任编辑:歌者 )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邮箱:hezuo#cridao.cn 投稿:tougao#cridao.cn 不良信息举报:743409682#qq.com(将#换成@即可)
Copyright © 2016-2025 crida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视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4402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995号